【图集】致敬,凉山新闻人
2021-11-08 10:43 来源: 掌上凉山
举报

新闻有六大要素:何时、何地、何人、何事、何因、如何。

六个词,十二个字。可以写尽一生,也可以描绘一瞬。

2017年7月,西昌,一个村子因连日暴雨出现严重积水。记者杨秀和同事前往采访报道,在齐腰深的积水里泡了半个多小时。那时候她刚结束产假,返回工作岗位才一周,还处在哺乳期。 

同样泡在水里的还有摄像记者江铜。今年雨季,他拍摄一位在雨天里执勤的交警,图为结束采访以后他从鞋里倒水。

2016年至今,凉山广播电视台有超过二十名记者先后登上悬崖村,记录下了一个村庄的变迁,和一场战役的胜利。 

去年的一场暴雪灾害高速公路抢险直播中,军人出身的记者刘敏匍匐拍摄。

在森林草原防灭火的一线,记者杨建军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。

2018年“十一”长假,因为妻子作为医务工作者同样需要坚守岗位,记者睹日只能带着孩子投身节日旅游市场情况的新闻报道中。

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,也不会收到喝彩。他们只是换下脏兮兮的衣衫,告诉自己:我又完成了今天的任务。明天还有新的任务在等着我。

新闻有六大要素:何时、何地、何人、何事、何因、如何。

但它似乎不适合用以描述一个新闻工作者:

永远无法掌控时间;永远有突发情况;甚至有时从旅途的疲惫睡梦中醒来,得用上一段时间,才能回忆起自己是谁、身处何处。

 六个词,十二个字。为了描绘一瞬,可以写尽一生。

平凡和琐碎有时候会消磨人的豪情。寻常的活动,寻常的工作,寻常的稿子,播出以后就像一滴水落进大海,掀起一点点涟漪,然后仿佛根本未曾出现过。

快速变化的世界有时候会让人应接不暇。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融媒体,从收视率到点击率再到流量,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:矩阵,孵化,互推,转化率,2B,2C,MCN,UGC,PGC,AGC,PUGC,KOL,BU,BP,GMV……复制粘贴,点击搜索,似懂非懂,强装镇定。比学习新知识的愉悦更强烈的,是深深的自我怀疑。

但总有一些值得期待的时刻。

今年上半年,退役军人事务部启动“为烈士寻亲”活动,百名烈士中有来自昭觉县的吾尔尔且。我台迅速响应,第一时间派出记者配合相关部门走访,很快找到了烈士家属。烈士的妹妹今年已经56岁,她面对着摄像机流泪:“我哥哥在信里说,等他退伍了要买糖回来给我吃。”

思念怎么可能断绝呢?很庆幸我们用自己的工作,找回了一份关于英雄的记忆。 

去年春节后,凉山出现多起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,疫情防控形势紧张,不少市民出现焦虑情绪。我台分两批派出5名记者进入隔离治疗病房报道,当在电视机上看见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和乐观积极的患者时,很多观众给我们发来了反馈。他们说自己感觉更有信心了。

勇气怎么可能丧失呢?很庆幸我们用自己的工作,为社会凝聚起了一股力量。

一个星期以前,一位焦急地老人联系上了我们的网络编辑,她家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不慎走失。将相关信息汇编成新闻链接后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“传播”开始行动,仅仅花费了一天时间,就通过网友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老人。

善意怎么可能不见呢?很庆幸我们用自己的工作,链接起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关怀。

原来那一滴水并没有消失,它只是投身进了更大的情怀之中。

原来新技术并不是一种烦恼,它反而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力量。

11月8日,属于记者的节日。不放假,没有补贴,收不到礼物,甚至还会带来额外的工作。

11月8日,属于记者的节日。他们和往日一样忙忙碌碌,发布疫情防控的动态,写着没有结尾的稿子,中途接几个群众求助的电话。

如果这个世界因我们发生了改变,哪怕只有一点点,那么也是值得的。

记者:阿比伊木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